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美国儿童电视规制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80年来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建构规制、放松规制、重构规制三个特征显著的历史阶段。这一历史演变是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和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主义相互较量的产物,是美国不完整的政府和不完整的市场相互博弈的产物,是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相互角力的产物。美国儿童电视规制中的很多制度设计和价值取向看上去很美,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并不尽如人意。历史地看,如果美国电视的商业体制没有改变,那么其儿童电视节目中的各类低俗和商业内容就不会得到彻底的改善。就此而言,美国儿童电视规制的使命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革命历史剧是一种独特的大众文化现象,是集体记忆的影像载体。革命历史剧的流行是现实社会语境下官方意志和民众心态的不谋而合。在当下社会大众传播语境中,革命历史剧从叙事框架、人物塑造和细节描摹的三个层面进行流行式的文本创新,迎合观众对不同时空历史情境的参与渴求,从而凝聚共识,达成集体认同,完成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婚姻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的反映.文章通过对维吾尔传统婚俗的分析,探讨了维吾尔婚俗的主要特点及其蕴涵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4.
新闻业务是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学研究与教育的历史起点。随着新闻业务的学科体系日趋专门化,其课程体系明显细分化,最终形成目前采、写、编、评四课并立的格局。大学新闻教育应大胆对此进行改革,构建一体化的“新闻业务通论”。  相似文献   
5.
柯泽 《社会科学论坛》2005,(20):107-109
有关新闻策划的争议已经进行了多年,理论上关于新闻策划的讨论引起了较多的歧义,模糊了新闻的严肃性和真实性,由于争论的内涵不明确,争论的目的不明确,当新闻策划这一含糊的理念用之于传媒实践中,它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它破坏的不仅仅是新闻真实性原则,它还进一步扭曲了媒介环境,使公民知晓权受到侵犯,最终损害媒介形象,并使传媒失去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对博士生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博士生教育模式尚不够清晰和稳定,一定程度的浮躁之风对博士生教育造成冲击,博士生教育缺乏学术创新性和创造性等,是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如下改进意见第一,科学界定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内涵;第二,控制规模,严进严出,打造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品牌效应;第三,重视博士生导师及指导团队的综合素质要求和能力考核,确保博士生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及其指导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四,实行差异化竞争与合作,实现博士生教育的多元化;第五,确保博士生教育的经费投入,开拓多元化经费筹措渠道.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广告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标志着我国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轨道.入世对我国广告业的生态环境、广告业主体和广告业管理等带来挑战.针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应对之策,以求我国广告业在新形势下健康、高速、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美媒介环境学派是继经验学派、批判学派的第三大传播学派。该学派各理论家聚焦媒介技术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但对媒介技术发展的态度却差异甚大。第一代理论家以英尼斯和麦克卢汉为代表,主要揭示媒介技术本身的特点规律和带来的社会影响,以悬置主体的科学主义态度给学界呈现被传播学界忽视或遮蔽的问题。第二代理论家以波斯曼为代表,对媒介技术发展深感恐惧和无助,站在文化批判的立场上,面对媒介技术对现代文明与秩序的颠覆与破坏深感忧虑和悲观。第三代代表理论家莱文森则对媒介技术发展给人类信息传播、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构建一种崭新的价值观念而欢欣雀跃,呈现出一种极强的乐观主义态度。北美媒介环境学派针对媒介技术的态度转向,既是特定理论家的媒介技术态度观构建的个体呈现,同时也彰显了该学派对媒介技术认知的历史与逻辑,展开了该学派的丰富性和立体面相。  相似文献   
9.
文化传播理论家汤姆林森通过以词源学为核心以语用学为分析框架的关键词分析法对“文化”与“帝国主义”进行讨论,认为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表意实践,主张以一种非精英主义的民主的人类学的价值立场来审视和理解文化,而对帝国主义则倡导超越此前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解释框架,主张用一种系统的、复杂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来观照。通过对文化帝国主义话语的历史考察,汤姆林森认为文化帝国主义的核心内涵主要表征为基于民族国家间的文化的不平等性和支配性的文化传播现象。正是基于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这种理解,形成了汤姆林森文化传播思想中独特的理论关照和与众不同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返乡青年拍摄了大量短视频,具有以下社会功能:首先,返乡青年呈现较真实的乡村视觉符号,实现了乡村再出场,并革新叙事内容和叙事视角以完成乡村的积极可见性塑造,通过“地方再造”恢复乡村的在场性;其次,在脱嵌与再嵌入的身份游移过程中,短视频实践成为返乡青年建构新身份、实现新认同的工具,并不断在自我确认的“自适应”和互动反馈的“他适应”中进行身份调适并实现身份重构;同时,返乡青年短视频实践生成“地方”的数字化图景,为身处都市的个体提供了追寻乡土记忆、寄托乡村情怀的共情空间,大众围绕短视频互动形成关于乡村“共同的想象”,并完成乡村公共家园的集体建构。但该群体的短视频实践具有新异化的隐性趋势:拟像符号的拼贴易让乡村成为“被展示的景观”,使被祛魅的乡村再次被赋魅;对乡村的怀旧式书写具有幻象性与暴力性,不可避免地造成理想消解现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